有人说,楼市是一个炒作盛行的市场。一边是“楼市回暖”,一边是恒大打折出售,碧桂园裁员,地产寒冬期持续,到底真相是什么?
据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多套上亿豪宅被认购,8000万豪宅被秒光,疑似楼市回暖的信号,另外,还有多则消息有此体现,具体包括“燕郊二手房均价比年前上涨,楼市要回暖了”、“广州再出新地王”、“南京3000人看房团”等消息。
仅从字面上看,似乎楼市的暖春终于到来了。另外,据CRIC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约20城不同程度的放松了楼市调控,同时,多个城市也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这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地楼市“回暖”。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却是,碧桂园2019年1月销售额同比去年腰斩,而万达则打包卖掉了全国37家万达百货门店,不少媒体甚至用上了“碧桂园腰斩于市”,“万达断臂求生”的标题,如此这般,配合着眼下萧瑟的大环境,地产恐慌情绪渐浓。
类似的声音,在这几日又达到了一个“高潮”。
2月28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碧桂园开始了大规模人员调整,不断有区域和员工被洗牌出局,有部门已确定裁员50%。而在此前的1月4日,碧桂园启动了成立以来最大一次规模的高管调动,已对集团各重中心的负责人进行梳理、更换。
另外,还有一则惹人眼球的消息,就是恒大全国所有住宅项目都能打9折。这是恒大老总许家印亲自督战打折卖房,虽然不能排除这是一波营销,但两家房企拉紧战线,也说明了,谨慎,或许是当下房企的现状。
这个问题,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给了很好的回答。2月25日,郁亮的一则内部邮件在互联网流传开来,其中,这则邮件的主题依然延续了去年的主题,那就是“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
而去年9月,郁亮就抛出一个结论:“尽管万科在2012年就判断行业进入白银时代、进入了转折点,但这只是一种预测,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真正的转折。而今天,我们可以说转折实实在在到来了。”
也就是说,郁亮给为给房企的现状下了结论:转折实实在在到来了。
由此,倒也符合媒体报道的地产市场趋冷、出现缺钱荒,房企集体共迎艰难时刻。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蛮荒生长”的时代,也就意味着过了住房短缺的时代,根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户均套数达到1.1套。如此,在未来的时期,房住不炒就是房地产业最大的政治正确。
回顾以往调控政策可以发现,自2016年起,从中央到地方都陆续出台以“打压、收紧”为基调的调控政策,从限购、限贷到限售、限价等手段都用上了。
在各种各样的去杠杆的情况下,房企的融资渠道也不断收紧,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另外,推动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PSL发放收紧,也就意味着货币化棚改正在退潮。这对那些在三四线玩的如鱼得水的开发商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居民杠杆增加了,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增大,根据2018年8月媒体报道,许多三四线城市去化月数已达相对低位。

但是,我们要知道,支撑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因素是棚改货币化,而不是什么经济增长、产业汇聚、人口流入等,这种需求本身就存在一个获利的空间,一旦棚改货币化退潮,给房企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向来人们都有买涨不买跌的特性,从楼市投资的角度,持有2-3年之后再出售才是合理的投资周期。
既然没有财富增长的想象力,也就没有了投资的需求,更多的人会转向观望。
另外,回到最初的话题,部分城市短期升温、部分项目热销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总体的市场回暖。市场下行调整的大趋势还在。
燕郊楼市回暖,有两个因素的叠加,业内人士称,一方面燕郊房价大跌过后调整比较充分,另一方面是近期有一些利好政策释。
深圳8000万豪宅秒光,这是富人的游戏,同时,这也是个案。而“南京3000人抢房”也是某平台组织的例行商业活动,不能反映回暖的这个现象。
有专家提出,房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在这个框架,大概能够反映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状。
如果要探讨2019年开春楼市是否回暖,那么人口因素可以暂时不计。
从土地市场层面来说,就是城市土地供给问题。不过,楼市的火热并不是全国性现象。
根据华尔街见闻,最新全国土地市场交易情报显示,2019年1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266亿元,环比减少39%,同比减少15%。而上年同期,300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了43%。
随着调控的深入,房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房企拿地也愈加谨慎。所以,2018年的土地市场流拍比例达到了一个“顶峰”。
界面指出,楼市的降温,让不少地方政府预计今年卖地收入将大幅减少,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支出可能吃紧。
而短期来看,金融几乎锁死了整个楼市的流动性,包括限购限价限售等种种手段。
有机构指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
同时,它还指出2019年开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融资额显著高于去年同期,融资成本大幅攀升,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流趋紧。
尽管2019年的房产调控政策以稳为主,有逐步放松的迹象,但从各房企公布的1月份成交数据来看,整体销售金额普遍下滑。
那么碧桂园 自己活下去,所以,正如媒体说的,有房企拼命从三四线往一二线撤;有房企出售项目缓解资金压力,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股换资金……种种信号下,房企的分水岭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