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信和某些项目的置业顾问闲聊,很多的置业顾问说,现在客户看房,基本不会去给客户算还款计划,因为一算,客户购房的意愿会大大打折。
的确,对于德州平均收入在3000元/月左右徘徊的四线城市,何能承受近4500元/月的房贷。
曾经在小房的文章中出现的强子也终于在寻寻觅觅之后,用四个钱包凑下的钱买下了属于自己两室一厅。
买房后的强子,却变得更加的焦虑,面对未来30年每个月4500元的房贷,感觉一辈子捆在了房子。
除了对房贷的压力,还有就是强子对未来的迷茫;
过去时常担心的是房子的涨价,买了房子,担心开始变为房子会不会降价;
生活就是这样,从一个焦虑,走向另一个焦虑。
不同利益诉求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念。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但人处于长时间大压力状态中,真的会死的早。
鲁迅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世间也原本没有繁华的都市,住的人多了,便有了城市的喧嚣。
而城市的繁华与否,决定于人口的疏密程度。
德州作为山东的北大门,成为距离京津冀最近的城市,在享受京津冀产业溢出的同时,也在因京津冀圈的吸附作用,造成大量人口流出;
根据德州市统计局网站信息,德州市流出人口数量是流入人口数量的1.9倍,是明显的人口流出型城市,由于德州市经济发展相对京津冀地区而言比较落后,产业层次较低,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困难,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来的尴尬。
在流出的人口,更多比例的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出,众多外出求学的学生以及外出求职的精英,他们的流出更多的是永久的流出,甚至更多的带走父母多年的积蓄异地置业。
外出务工的人员多是短暂的流出,挣得工资返乡置业。
除去人口的流动,人口增长周期也在影响房地产周期,近三年,德州全市常住人口一直在579万徘徊。
在建国后,中国有过几次明显的婴儿出生潮,一次是在 1962-1976年左右,这一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人口老龄化多是因此类人群的年龄增长;
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房地产开始进入周期的右侧,城镇住房的饱和度在上升,置业人群达到顶点。
如同日本以及部分西方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过后,社会的低生育率及老龄化,对各自的住宅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
城市的房价高低,也在受配套因素的重要影响,德州中心城区区域性的房价差距,正是从侧面反应了城市配套的畸形,优越的配套资源多集中于老城区,以中心广场附近为例,人民医院,德百超市,实验小学,新湖公园等,作为老城区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大量优异的资源。
而开发区,虽然经历了20年的发展和推进,但在生活商业配套方面依旧十分的匮乏,大型的商贸活动区多集中于东风路与晶华路交接口,澳德乐时代广场、德百批发城、商贸城。
如果从区位来看,长河公园周边为开发区的核心区,但仅仅在区位,环境,交通方面占据了优势,而交通方面的优势多因周边配套的缺乏而造成,伴随周边配套的完善,人口的密集度增加,交通优势将会逐步降低。
从东风路往北到三八路,从康博路到晶华路部分,为开发区开发相对较早的区域,商业氛围相对完善,人口密度也较高,德开小学,统计中学,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董子文化街,商贸城,澳德乐等,但对于老城区稍稍靠中心的片区,繁华度和生活氛围度逊色很多。
中国的房子捆绑了太多的东西,户籍,教育,医疗等,所以区域配套成为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城市配套的不均衡,进而造成了老城区新湖周边的房价高出城边区域房价一倍甚至两倍的现象。
同样,这种现象在一二线城市,及同级别的三四线城市同样存在。
很多时候,在城市发展推进中,某一个新区的炒作,实现的效果并不是会带动新区,而是推进了新区之前发展区域成熟度。
如同德州的高铁新区与经济开发区。
高铁新区,也称东部新区,发展的核心是新型产业,而推动的是开发区的居住属性。
在营销的世界里,有一种叫对比消费。
在罗伯特《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过认知对比这个概念,超市中,如果有40元/箱、50元/箱、60元/箱三种价格的牛奶,一般卖的最好的是50元/箱的。
正如同,当下德州中心城区中,老城区,开发区,东部新区的三种概念。
有了东部新区,开发区的距离感将会大大降低。
曾经一段时间,一篇德州平均工资5000多的文章在朋友圈里流传,关于德州平均工资5000元的文章从2015年便开始流传;
一个在德州市场占有率不足20%的招聘网站,统计出来的数据何足参考?
人最怕习惯于习惯,我们怕的不是暴雨来袭,而是温水煮青蛙,对于变故,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习惯于楼市的酷暑,而扔掉了过冬的衣物,面对降温,我们熟手无策。
网络流传一个名词“高负债中产阶级”,拿着高昂的工资,却每天起床面对的是庞大的贷款和待还的信用卡。
我们习惯了杠杆消费,工作10年却没有半点积蓄。
在经历2012-2015,2016-2018年的房地产行业的波峰波谷,德州市场购房客户对房地产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对买房变得更加的理性;
在经历2012-2015,2016-2018年的房地产行业的波峰波谷,市场客户对房地产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对买房变得更加的理性;
在2014年,德州楼市价格下滑,但更多的人选择观望,最终房价在观望中慢慢回暖,迅速攀升,迎来了2017年的报复性增长。
在经历一轮的只要价格合适,真的不缺客户。
近期,2017的地王地块,中梁金麟府,东海玉和院子依次开盘,而高铁新区区域最新的大产权项目红烨一品也即将面临开盘,
此次的两个项目开盘,相比前两个月其他项目的开盘,表现出异常的火爆。
对于当下的楼市,在价格暴涨以后,部分项目开盘,只要客户感觉价格合适,真的就不缺客源;
对于房价的压力,每一代人都会有,只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伴随中国经济的“增速换挡,”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比例逐步向居住属性迁移,同时,金融政策在资金方面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控制了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火热。
而德州楼市在经历一年多的激情演绎后,热度递减,同时中心城区货量供应的增多,对于开发商而言,去化压力逐步增大。
但,未来是长期趋稳,还是短暂冷却再爆涨,唯有看政策。
11月1日上午,北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共有5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但在名单中却没有房地产企业。
END
详情请关注德州房产网(德州房产信息、德州新房、德州房产),点击德州新开盘,德州新楼盘,德州房价、德州楼盘、德州房产专题,轻松查看德州楼市资讯。购房、买房就上德州房价网!